2006/10/4

着手开发软件

今天应该在博客里记上一笔的,因为开始着手开发软件。我一直游弋在建筑设计和软件开发之间,两个都是我的爱好,可惜的是,不能同时成为我的工作。只好抽出空余时间来写点程序。虽然它们分别属于感性和理性,但是它们有着共通的地方,把脑子里的想法用手去实现它,就是设计的乐趣。享受着从无到有的过程,尽量使结果完美,虽然它也不一定完美,无论是我的建筑设计还是程序设计。

或许是因为我不是专业程序员的缘故,我总觉得写代码是很愉快的事情,就象我在电脑上画出建筑设计图一样,一行行的代码和一根根的线条,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,体现出的是设计者的思想,甚至可以说,从代码或者建筑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。

做设计是愉快的过程,但可能中间复杂的操作让人无法品尝到其中的愉悦,而当一件作品诞生的时候,没有哪个设计师不为他感到兴奋与自豪,也许仅仅是一个程序或者方案,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事情无法替代的,因为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个飞越。

2006/9/25

诗坛芙蓉

赵丽华,这个闻所未闻的中国诗坛女诗人,一夜之间网络窜红。其“梨花体”诗歌遭到网友嘲笑,其本人也被网友冠以“诗坛芙蓉”的称号,对于“诗坛芙蓉”的称号,她激动地表示:“把我和什么芙蓉姐姐扯在一起,和恶搞扯在一起,我觉得这简直是对我的侮辱!”是否侮辱暂且不提,赵丽华并且自爆与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“性交易”丑闻的导演是好友,力挺杨义巢,并称赞他“诗歌写的也很好。”是恶搞也好,是炒作也罢,是是非非本无需评论。

只是我突然来了兴致,便模仿赵老师的“梨花体”即兴创作一篇,也充当一回湿人:

《下雨了》

一滴,两滴,三滴
渐渐
下大了
把我
淋湿了

读《挪威的森林》有感

我对日本的小说向来不感冒,日本文化大肆的侵略中国80后的一代新人类,虽算不上对日本文化的抵制,但我也坚决坚守自己的阵地。正如有人说过,艺术是没有国界的,但艺术家是有国界的。

《挪威的森林》这本书很多人向我推荐过,一直没有去读他,究其原因,一是不喜日本文化,二来我对这些爱情小说也确实没多大兴趣,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言情对白,再拼凑一个荒诞的结尾,赚取读者的几滴眼泪。
近日一友人向我推荐这部书,并告之在日本发行量已达800万册,想想倭国1亿的人口,这本纯文学的小说不能不说是创造出了奇迹。好奇这个爱情故事为何能如此畅销,便去了书店购得一本来读。

 读了两遍。故事依然落入俗套。悲剧性的结尾加上日本特有的文化风格,作者行文压抑,控诉对社会的不瞒,以木月和直子的死来烘托作者内心的悲愤。木月为何而死无从得知,然直子是爱木月的,以至于木月的死给她留下无法抹平的创伤,精神便随之恍惚,作者让直子也在文末死去,一来诠释爱情的本质,二来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。

绿子是文中第二女主角,她是爱作者“我”的。她活泼可爱又处处好强,照顾父亲,经营书店,自己念书,甚至当“我”有意无意说出其他女孩子的时候,她也要往自己身上故意扯几个男生来和“我”较真,可见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笔法相当细腻,也非常成功。而“我”一直把绿子当作好朋友,——其实“我”已经爱上绿子只是迫于外界的阻力。而当文末直子死去,玲子也离开之后,“我”和绿子的所有阻力都消失了,可是相爱的人却没能走到一起。为什么呢,作者最后发出无力的呐喊:“我现在在哪里?”

故事是俗套的,旧瓶装了新酒。作者写的是日本60年代的故事,那个年代的背景我无从考证,可现在读起来也似乎并不太遥远,这样的爱情,其实不也存在于我们这一代之中么?

2006/9/24

终于解封了

等了一年半,中国国家防火墙终于把blogspot剔除到名单之外,我想不通,为什么要封这个网站。在这期间,我是跋山涉水呀,翻山越岭呀,转战大半个地球,寻找blog栖息地无数,结果是封的封,倒闭的倒闭。这期间,台湾的番薯藤blog还算不错,没有广告,版式也很好,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精美的页面风格可供选择,可是却在去年被communist-party无情封杀,日本的livedoor的blog也算不错,和台湾的有一比,怎么说也是日本的门户网站,不过对中文支持不是太好。Microsoft live space其实已经做的很完美了,功能是强大的,容量是无限的,而且从线上到线下,所有工具一应俱全,只可惜我不喜欢微软的风格,从去年申请至今,也没怎么用过。

再看看国内,用户比较多的算新浪和QQzone了。新浪找来明星助阵,QQzone则跟小朋友们作伴。新浪的版式和番薯藤的差不多,但是精美程度恐怕要大打折扣了,两者根本不是在一个档次上的。而QQzone不但慢,还什么都要收费,让人无法接受,也只能去糊弄那些90后的小P孩了。总的来说,国内的blog不适合向我这样血液流动速度比别人快一倍的愤怒的青年使用,因为大陆的言论自由受到控制,没有民主可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