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9/25

读《挪威的森林》有感

我对日本的小说向来不感冒,日本文化大肆的侵略中国80后的一代新人类,虽算不上对日本文化的抵制,但我也坚决坚守自己的阵地。正如有人说过,艺术是没有国界的,但艺术家是有国界的。

《挪威的森林》这本书很多人向我推荐过,一直没有去读他,究其原因,一是不喜日本文化,二来我对这些爱情小说也确实没多大兴趣,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言情对白,再拼凑一个荒诞的结尾,赚取读者的几滴眼泪。
近日一友人向我推荐这部书,并告之在日本发行量已达800万册,想想倭国1亿的人口,这本纯文学的小说不能不说是创造出了奇迹。好奇这个爱情故事为何能如此畅销,便去了书店购得一本来读。

 读了两遍。故事依然落入俗套。悲剧性的结尾加上日本特有的文化风格,作者行文压抑,控诉对社会的不瞒,以木月和直子的死来烘托作者内心的悲愤。木月为何而死无从得知,然直子是爱木月的,以至于木月的死给她留下无法抹平的创伤,精神便随之恍惚,作者让直子也在文末死去,一来诠释爱情的本质,二来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。

绿子是文中第二女主角,她是爱作者“我”的。她活泼可爱又处处好强,照顾父亲,经营书店,自己念书,甚至当“我”有意无意说出其他女孩子的时候,她也要往自己身上故意扯几个男生来和“我”较真,可见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笔法相当细腻,也非常成功。而“我”一直把绿子当作好朋友,——其实“我”已经爱上绿子只是迫于外界的阻力。而当文末直子死去,玲子也离开之后,“我”和绿子的所有阻力都消失了,可是相爱的人却没能走到一起。为什么呢,作者最后发出无力的呐喊:“我现在在哪里?”

故事是俗套的,旧瓶装了新酒。作者写的是日本60年代的故事,那个年代的背景我无从考证,可现在读起来也似乎并不太遥远,这样的爱情,其实不也存在于我们这一代之中么?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